《阅微草堂笔记·桐柏山神》“姜白岩言:有士人行桐伯山中”原文与翻译

《阅微草堂笔记&桐柏山神》姜白岩言:有士人行桐伯山中;原文与翻译

姜白岩言:有士人行桐伯山中,遇卤簿前导,衣冠形状,似是鬼神,听姜白岩说:有一位士人正在桐柏山走,忽然遇到有仪仗队做前导的车队,从他们的衣冠形状来看,像是鬼神。

暂避林内,舆中贵官已见之,呼出与语,意殊亲洽。于是他躲进树林里,但不料车中的贵官已经看到了他,态度很亲切地叫他出来说话。

因拜问封秩。于是他没有办法,只得上前去拜问对方。

曰:吾即此山之神。;那个高贵的官员说:我就是这座山的神。;

又拜问:神生何代?冀传诸人世,以广见闻。;这位士人又问他是哪个朝代的神,希望告诉世人以增长见识。

曰:子所问者人鬼,吾则地祗也。贵官回答说:你所要打听的是人与鬼间的事,但我是地神。

夫玄黄剖判,融结万形。形成聚气,气聚藏精,精凝孕质,质立含灵。自开天地混沌之气剖分,融结成万种形体,形成聚气,气聚藏精,精凝孕育质地,质立蕴含神灵。

故神祗与天地并生,惟圣人通造化之厚,所以神灵和天地是相生并存的,只有圣人才会通晓天地造化的原理。

故燔紫、瘞玉,载在《六经》。自稗官琐记,创造鄙词,曰刘,曰张,谓天帝有废兴;曰吕、曰冯,谓河伯有夫妇。儒者病焉。所以祭天时的燔柴、祭山时的瘗玉,记载在《六经》里。但自从小说杂记一类的野史出现后,就编造出了不少陈词滥调,说某神姓刘姓张啦,说天帝有兴废之变化啦,说河伯姓吕姓冯啦,竟然有夫有妇的,一派胡言。儒士对此十分不满。

紫阳崛起,乃以理诘天,并皇矣之下临,亦斥为乌有。而鬼神之德,遂归诸二气之屈伸矣。因此宋代兴起了朱子理学,紫阳朱熹崛起,用‘理来阐释天,把《诗经&皇矣》中‘皇矣上帝,临下有赫的说法都给予否定,而把鬼神的存在归之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。

夫木石之精,尚生夔罔;雨土之精,尚生羵羊。木石的精气还能生出夔和魍魉这样山林中的精怪;雨土的精气都能生出羵羊这样土地的动物,

岂有乾坤斡运,元气鸿洞,反不能聚而上升,成至尊之主宰哉。哪里有乾坤运转、元气弥漫无际,反而不能聚万物之体而上升,成为至尊的主宰的呢!

观子衣冠,当为文士。试传吾语,使儒者知圣人飨报之由。;士人再拜而退。我看你的衣着是个文人学士,请给我传话,让儒家学者懂得圣人为报功德而祭飨、尊崇上天的缘由。;士人一拜再拜而退。

然每以告人,辄疑以为妄。但是他每次将这个经历告诉给别人,别人都说他是痴人说梦语,没有人相信。

余谓此言推鬼神之本始,植义甚精。然自白岩寓言,托诸神语耳。我认为用这话去推论鬼神的始末,寓意深刻,这不过是姜白岩的寓言,假托鬼神的话罢了。

赫赫灵祗,岂屑与讲学家争是非哉?赫赫神灵,哪有功夫去跟讲学家争论这些是非呢?